評定書
林生傳先生,現年六十二歲,台灣台南縣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歷任中小學教師及大學系主任等職。
林教授多年來致力於教育的心理學、社會學、哲學基礎奠基研究,據以從事教育政策、師資培育與教育創新, 旁及教育研究方法與技術的探討。林教授教育學術基礎紮實,學理素養深厚,對於國內、外教育問題與改革,每能作客觀精闢地論述,見解獨到,令人欽佩。
林教授靈活應用各種科學方法,實徵教育現象與問題,三十多年來,已完成的實徵研究為數頗多,均具教育學術及實用價值。近年林教授更以全方位的觀點,將自己長期經驗結晶撰述成「教育研究法」乙書,有系統地教導年輕學者各種研究方法。綜觀林教授之研究成就,值得獎勵 ,故評審委員會評定林生傳教授為第廿六屆吳三連人文社會科學獎教育類得獎人。
得獎感言
「有人說上台靠機會,上台受獎也是靠機會,我從沒想過有這個機會能上台來獲得吳三連獎,為什麼呢?因為以台灣一個民間成立的基金會這麼樂意花費來獎助學術研究的實在少之又少,真是做夢都沒想到,所以對我來說非常難能、非常可貴;在吳三連誕辰的前夕,非常感念吳三連先生生前對社會的貢獻及吳三連基金會長期來對淨化人心、美感的追尋、文化的創造與提升所作的貢獻,十分敬佩基金會。教育大家非常關心,因為教育不僅影響到個人也影響到子孫,影響到現在也影響到未來,…但是教育十分複雜,其中變因十分多,作用及結構錯綜複雜,所以很難掌握,我們需要以嚴肅的態度、科學的方法來真正從事學術的研究,而不是以一般的常識或經驗就能解決,近年來教育改革風起雲湧,學教育的及不懂教育的都在談教改,是不是能使家長放心?是否能使教師得心應手從事教育?引出的議題非常廣,問題也十分多,這個時候更需要教育學術研究,我想貴基金會來獎勵教育,對我來說十分珍貴,對整個教育來說也是一大鼓舞。…個人從事教育工作已有四十多年,回首看來時路,我要感謝另一伴,和我同甘共苦並辛苦扶養子女,讓我無後顧之憂,也要感謝我的三個子女,非常乖巧、懂事、奮發向上,也要感謝我的學生一起學習、教學相長,與同事互相勉勵,還是要感謝基金會及評審委員。」
專訪
晶瑩的鹽分人才
文/杜文靖
「鹽分地帶」曾經是個貧瘠的地區,那裡往常總是吹著陣陣的鹹風,空氣中充滿了濃濃的鹽味,地底下生長不出好的農產。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生活情境一向都很清苦,不過,土地雖然不夠豐饒,絕非「地靈」之區,但是因為當地人民不服輸的精神,一代又一代地卻是「人傑」輩出。
在「鹽分地帶」最受矚目的,就是文學家、藝術家所創造的文藝成果,企業界裡崢嶸的人物也影響了台灣經濟,而今年吳三連獎的人文社會科學獎教育學類得主林生傳,應該也算是一個明證。
林生傳於1940年生於「鹽分地帶」的將軍鄉漚汪,小時就讀漚汪國小,後來考進北門中學初中部,雖然成績優異但是放棄直升高中的機會,選擇投考公費的台南師範,以減少家庭的經濟負擔 。
1959年師範畢業,林生傳返回漚汪國小任教,三年後申請保送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學成之後被分發到今日五福國中前身的高雄市十二中,期間奉令服役,役畢則再返回故鄉,服務於佳里國中,也因此有機緣和服務教育界的夫人黃春菊相識,婚後育有長女林雅莉,為波士頓大學音樂碩士,長男林達森畢業於清華生命科學碩士、師大科學教育博士,現任嘉南科技大學助理教授,次女林逸君,台大醫科畢業,任職於新光醫院。一家五口,盡皆社會翹楚,對此,林生傳頗為感念夫人的貢獻,認為她相夫教子、助益良多,今日能有成績,均為夫人的功勞。
1969年,林生傳再回師大,進入教育研究所進修並兼任助教,於1972年到高雄師範大學任教,一直到今天擔任教育學院院長。其中他還於1979年前往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取得哲學博士。
林生傳出身「鹽分地帶」,以富有苦幹實幹的憨勁,針對教育範疇的問題及現象,不斷從事原創性的研究,三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完成重要研究達數十項,至今已屆退休之年依然未見稍歇,所撰論文超過一百篇,曾兩度獲得國科會的傑出獎,並曾獲得其他獎勵數十項,頗有成就。
獲得吳三連獎對林生傳來說意義重大,他認為這是對他持續不斷努力的肯定,更是對教育學術的肯定。林生傳說,目前在國內教育學術研究不受重視,教育學術專業在社會上被忽視,教育界也出現外行領導教育學術的狀況,吳三連獎對教育學術研究的認定,將是從事教育學術研究者最大的鼓舞。
得獎之後,林生傳還是會繼續努力辛勤研究,因為他認為要得到別人的肯認,就要有長時間的苦工作業,研究要一直持續、決不中斷。至於對未來的後進者,則要體認教育本來就是承先啟後的大業,未來將把經驗傳承給後輩,要竭力幫後進排除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