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定書

陳景容以「夢幻騎士」(120號)、「有石膏像的靜物」(120號)、「好美的秀髮」(120號)、「沈思」(120號)、「高山老婦人」(60)、「澎湖老婦人」(120號壁畫)等代表作,角逐本屆吳三運文藝獎。
從這些作品以及其歷次的個展中,充分窺見得出,他的繪畫一直是以堅實優秀的素描為本,描繪出自然界孤寂靜謐的美。如瘦長而哀愁的人物,似無人煙的街景,善感的籃灰色調等,在在譜出了其獨特之風格,令人一接觸到他的作品時,就被那多愁孤淒的意境有所感染,不知不覺中對人生和宇宙,湧現一股無盡沈思或反省之情。
陳景容的每一幅作品,均經過嚴密的構圖,細心推敲,慎重處理而後告成的。他的藝術,不受西洋繪畫流派的影響,這一、二十年來一直獨步其獨特的風格,惟在此風格中默默地探討更深一層和更完美的內涵。是故,他的繪畫能打破流派的更替,無論何時都令人耐看,在觀眾的心中植留下靜謐而孤寂的意境。這是國內藝壇中,頗難能可貴的一種藝術探討態度。
再者,他也可以說是國內難得尋見的十項全能畫家。除油畫之外,亦精通壁畫、石版畫、嵌畫等製作以及繪畫修復之工作,況且對上述每一種材料的性質及其技法,都有精闢的研究並有著作出版,堪稱為年輕畫家學習的對象。
鑑於上述的藝術成就,陳景容就獲得評審委員的全體通過,而成為本屆吳三連文藝獎西畫組得獎人。
專訪
藉顏彩寫心靈
陳景容不以畫布為憾
對於陳景容來說,繪畫幾乎是他一生的事業,他把這一生的心血,完全都投入了繪畫。今天,他獲得了吳三連先生文藝獎西畫組的獎賞,也算是一樁最佳的心靈補償吧。
其實,在得到吳三連文藝獎之前,陳景容幾乎沒有什麼得獎的紀錄,除了民國六十五年的金爵獎之外。所以,這次獲獎,對陳景容來說,真的是意義非凡。
陳景容所以不曾獲獎,不在於藝業不如人,而是自他從日本學畫歸來之後,就一直任教職,且差不多同時就成為省展或其他重要展出的評審委員,既然身為評審,當然不能再去參與競逐。從他一直受聘為評審,也可以證明他的藝業,確有不俗的造詣。
民國四十一年,陳景容如願考入了師大美術系,由於當時的學風很盛,而前後幾屆的同學在作畫上,也拚得特別厲害!誰想出人頭地,誰都得加倍,甚至三倍努力,因而澈夜不眠只為畫的情景,在那個時代的師大美術系,真的只是很普通的景觀,誰都不願落人後。民國四十四年,陳景容在師大三年級時,就奪得了系展油畫第一名。
民國四十九年,陳景容獲得深造的機會,到日本去留學,先入武藏美術大學美術枓,後轉入東京藝術大學油畫科大學院,專攻壁畫。
留日期間,陳景容有了特殊的造化,他碰上了太多的良師畫友,在和他們交往研究的過程中,給陳景容奠下極深的基礎,那個時節,日本知名畫家長谷川路可、島村三七雄、矢橋六郎、野田哲也、竹內和子、野田喜一、小磯良平、寺田晉貳、山口薰、駒井哲郎、女屋勘左衛門、或在學、或在教,都給陳景容帶來了學畫的狂熱和好的環境,也使陳景容的藝業更為精進。
學成返國之後,陳景容先在藝專授課,後至文化大學,後又到師大專任,現在則專任師大美術研究所教授。平常除了教學生之外,便是自己潛心作畫。陳景容作畫,也不限於一類,他可以畫油畫,可以作銅版,也可以雕石版,其實還會壁畫和嵌畫,可惜後兩項藝業,在台灣一直未能獲得發揮的機會。而壁畫的剝離法,更是難得一展才華。
不過,這對陳景容來說,並不覺遺憾,因為他個人一直認為:「藝術的創作是孤獨的」。基於這個體認,陳景容一直保持的繪畫態度是「畫家必須要耐得住寂寞,有時寂寞也是很美的。」
所以,陳景容喜歡寂靜的世界,尤其喜歡把靜謐的心靈對話,表現在畫面上。因此,陳景容的畫,都是先有所感,而後用顏彩去表現,每一筆每一劃真的都言之有物。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陳景容的作品,幾乎都脫不開他個人心靈歷程的奧祕。
